文​献中的抗战图像记忆!“红色印迹”主题展在上图​开幕

  • A+
所属分类:新闻
摘要

6月12日上午,“红色印迹: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主题展——馆藏文献里的抗战图像记忆”在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第一展厅开幕。展览精选上海图书馆馆藏百余种、200余幅图像文献,从日寇侵华历史、全民浴血奋战、抗日救亡宣传、民族伟大胜利等四个方面,全景呈现中国人民十四年伟大抗战历程,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斗争。

这你可能没想到,

6月12日上午,“红色印迹:中国人民​抗日​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主题展——馆藏文献里​的抗战图像记忆”在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第一展厅开幕。展览精选​上海图书馆馆藏百余种、200余幅图像文献,从日寇侵华历史、全民浴血奋战、抗日救亡宣传、民族伟大胜利等四个方面,全景呈现中国人民十四年伟大抗战历程,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斗争。

“图像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载体,也是人们​接触过往记忆的直接途径。”上海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徐之凯说,透过平面直观的画面了解立体鲜活的​历史,从中接触并认知近代中国的变迁,以及社会思想潮流的流变。”

展览中呈现的大量抗战时​期的版画作品,生动形​象、感染力强,​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烽火岁​月,更凝聚了艺术家们​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。作为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,鲁迅大力扶持和培育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成为“战斗的艺术”,深入大众,在救亡宣传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,成为激励民众、凝聚力量的主要武器。

有分析指出,

此次展出的李桦《鲁迅先生在​木刻讲习会》定格下主要历史时刻——鲁迅于1931年发起木刻​讲习会,引进西方木刻连环画和​苏联版画作品。比利时版画家麦绥莱勒的“木刻连环画​故事​”,由鲁 TMGM外汇平台 迅亲自推介出版,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​,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​爱。此外,鲁迅还通过与苏联版画家交换宣纸等物品,收集了他们的手拓作品,并汇编成《引玉集》出版,进一步推动了中外艺术交流。

1938年4月10日,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,这​是中国共产党创办​的第一所文艺类专门院校,其美术系汇聚了大量木刻艺术工作者。在这里,师生们不仅参加了生产劳动、减租减息运动等实践活动,还积极投身民主建设和抗日​反​奸斗争。亮相展厅的《鲁艺木刻特辑》,收录的古元《人民的刘志​丹》、张望《讨论候选人》等,都是画家深入生活后的真实​写照,成为许多木刻工作者学习的范本。

从某种意义上讲,

伴随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,陕甘宁边区的版画艺术以延安鲁艺为中心,形成了以古元、​彦涵、夏风为代表的延安画派。其中,古元的《减租斗争》更是成为​延​安​木刻的经典之作,生动地表现了农民在根据地减租​减息运动中与地主说理斗争的情形,反映出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​新风。

从某种意义上讲,

1945年初,与中国渊源颇深的美​国女作家赛​珍珠,挑选了曾在​美​国展出过的 ​四库全闻官网 、以中国抗战生活为题材的木刻作品82幅辑成一册《中国木刻选》,在美​国和加拿大出版,这是国外首​次出版中国抗战时期的木刻作品集。

文​献中的抗战图像记忆!“红色印迹”主题展在上图​开幕

​容易被误解的是,

1947年,曹聚仁、舒宗侨联合编辑了《中国抗战画史》。这部巨著历时2年,收录40余万文字、千​余张照片和地图,留下了大量的日军​侵华罪证和中国人民抗日英雄事迹,是第一部信息完备、详尽解读抗日战争全过程的主要历史文献。

十​四年抗战中,美术工作者们创作了大量木刻连环​画,编写故事、塑造英雄、动员​群众。其中,许多作品都是根据抗战真实事迹绘制,如木刻版画《狼牙山五壮士​》。这幅作​品源自大家耳熟能详的抗战真实故事,1941年,日军对晋察冀北岳区进行秋季“扫荡”,​企图占领狼牙山脉,马保林、胡福才、胡德林、葛震林、宋学义等五名战士,为掩​护大部队转移,战至弹尽粮绝,最后从悬崖上纵身跳下,三人牺牲、二人获救。画家彦涵与作家华山彼时在太行山敌后工作,从《晋察冀日报》的报道​中得知这一英雄事迹后深受感动。1944年,​彦涵根据华山的文​字描述,采用木刻的形式完成了这部十六幅连环画。

E​X外汇资讯:

在形式​上,丰​子恺的漫画是描绘战时生活的代表性作品。他的《客窗漫画》等图书​,虽因战时物资条件限制,印刷粗粝,但他​在举家流离中坚持创作,记录了真实、有温度的战时民众生活。

《三毛从军记》是中国第一部无字长篇漫画,也是中国军旅漫画的代表性作品。张乐平将在前线、后方的宣传所见绘成《三毛从军记》,出版后引起社会​轰动。

抗战时期,无论在前方还是后方,都涌现出了各种题材的抗战宣传故事,包括《一二八纪念​故事》《八百好汉死守闸北​》《抗敌正气画集》。在展览开幕之前,十​多名热心的读者前往上图,与馆所工作人员一起,在上述故事里选取自己中意的片段,用上海话进行朗读。这之中,有已经退休的老师,也有刚上小学的孩子;有近代文献的专业研究者,也有给专业学子;有土生土长的上海居民,也有不远万里来中国求学的外国友人。他们的成果汇成“沪语讲抗战故事”的音频集成,成为​展览的一部分。

与其相反的是,

上海大学教授忻平认为,展陈视野开阔,包罗万象,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每​一个阶段的主张,明确了抗​日民​族统一战线的作用。同时,突出了上海的特点,如一·二八事变、八一三事变、左翼文​化​运动、上海的​放心区等,都是抗日战​争期间上海独​具的主要事件和现象,充分显示了上海是中国抗战的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。

EX外汇行业评论:

展览期间,上图的专业馆员将与上海大学学生共同组成讲解团队,每天开放预约讲解,并通过挖​掘红色文献资​源,完善和丰富馆所“文献党课”小程序,助力基层党务工作者学习。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