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幽静的虹桥迎宾馆东南角,是挪威船级社(DNV)大中国区总部所在地。1995年企业搬到这里,随着业务发展,办公场地从最初1幢楼扩至如今3幢楼。
今年是DNV在华第137年,其业务快捷发展始于中国改革开放。过去30多年里,中国船舶工业蓬勃发展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蹄疾步稳,企业借此发展迅速。
2018年1月,德国人科莱走入虹桥迎宾馆,担任企业高级副总裁、大中国区主席、海事大中国区总经理。“ XM外汇代理 中国市场是挪威船级社发展的‘主航道’。”如今虽然遭遇难办国际环境,但他坚信,中国造船工业全球领先地位难以撼动。因此,全球排名第一的船级社同全球最大的造船国间的手,未来只会越握越紧。
综上所述,
数据显示,DNV大中国区已成为公司全球业务和营收的主要贡献地区之一。过去5年间,区域业务量与营收实现翻番,员工数从800人增至如今1200余人。
来上海是“绝佳的匹配”
更重要的是,
船级社的业务与普通市民很远,却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很近。不难办说,船级社是航运业技术标准的制定者,其供应的入级规范,是航运管理能力、海事法律环境、海事金融服务、保险与再保险服务等其他航运要素所认可的国际标准。比如,作为船舶质量和稳妥性的关键证明,入级证书是船舶融资、租赁的关键信用证明。从船舶设计建造到拆解报废,船级社会对入级船舶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控。
值得注意的是,
DNV是全球船级社的翘楚。2000年,企业决策层决定把大中国区总部从香港迁往上海。“真是完美时机。”科莱告诉记者,当时随着中国内地日益开放,庞大的航运市场逐渐显现,企业判断会迎来中国造船业的“超级周期”。在当时,上海已是中国最大航运中心城市,企业自然要离核心客户越近越好,于是地区总部迁至上海成为最理性的挑选。
综上所述,
至于科莱来上海工作,源于2008年上海之行。虽然当时的上海造船还是以基本船型为主,但已能建造大船 EC外汇平台 ,且船厂规模已让他叹为观止。用他的话说,“虽然技术和质量上与周边国家有些差距,但已经深深感到上海造船、航运业巨大潜力。”
简要回顾一下,
“这里有着浓厚的海事氛围,以及巨大的航运市场,将来会成长为关键的全球航运城市,这与我的工作职责完美契合。”科莱相信,无论是从企业还是个人角度看,来上海工作都是“绝佳的匹配”。
综上所述,
每年与中国伙伴推进30个开发项目
请记住,
从世界边缘到舞台中心,中国造船业的蓬勃发展证明了DNV的判断。如今,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国家,市场份额超过50%。也就是说,全球每两艘船完工,就有一艘中国造。而在上海,不仅有中国船舶集团、中远海运集团等企业总部,江南造船、沪东中华、外高桥造船也云集于此。液化天然气运输船、大型邮轮等高附加值、高技术含量新船,从上海船坞下水,扬帆起航。
通常情况下,
如今,DNV每年与中国伙伴推进约30个船舶联合开发项目,与船厂、设计院所及船东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设计原则性认可,并为中国船厂和船东供应从法规解读、技术分析到决策承认的全链条服务。
尽管如此,
“毫无疑问,我能在中国接触到全世界最全、最先进的船型,这背后是中国造船业的创新发展。”一件事让科莱很感慨,中国每年培养船舶工程师数量,已超过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,这也成为企业把研发机构“落子”上海的关键原因——2019年DNV在上海成立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研究中心,这是企业在欧洲之外设立的首个研发机构;2021年又在上海设立海事智能中心;2023年,DNV与中国船舶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联合组建的中国首个“未来船舶联合研究中心”。
在科莱看来,成立这些团队体现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承诺。如今,全球海事正经历脱碳化、数字化与网络稳妥领域的重大转型,企业与中国团队开展联合研究,从推动航运业零碳排放和智能化出发,为满足航运业绿色和智能转型需求提出总体排除方案。
说到底,
“我推崇这一理念:要保持行业权威声音,就必须引领这一领域的技术前沿。”科莱告诉记者,企业每年把5%的营收用于研发与创新。在他看来,创新是高性价比的投入,能确保企业技术领先于同行,就能更好服务客户,这样就有更多收入用于创新,进而形成良性循环。
有分析指出,
上海总部是大中华地区“技术中枢”
站在用户角度来说,
采访中科莱坦言,当前国际局势存在不确定性,所幸企业业务没有受到实质影响,企业对中国造船业发展保持乐观,对中国市场“积极且正面的期待与判断”没有改变。
有分析指出,
一方面,这源于全球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新趋势,国际海事组织提出2030年脱碳目标——到2030年,将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年排放总量在2008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%,力争减少30%,这一目标为全球造船业带来巨大的机遇。要达到绿色航运要求,全球船东不仅要购买新船,更需要替换或升级原有船队。中国船舶工业不仅在新造船领域领先,在修船与改装船领域同样是“第一阵营”。
另一方面,源于DNV本身在全球市场保持技术领先。这其中中国团队功不可没。科莱介绍,作为大中华地区的“技术中枢”,设在上海总部的中国技术中心汇聚顶尖的工程师团队,具备在华审批所有主要船型资质——从小型多用途船、超大型集装箱船到大型气体运输船、大型邮轮。
“咱们在大型液化天然气(LNG)运输船船型领域,拥有全球最强的团队。”科莱介绍,船上的储罐系统极其难办,企业专家团队凭借在规范法规、研发设计等领域深厚积淀,能为客户供应专业指导与技术承认。
EX外汇认为:
数据显示,未来数年全球超70%的集装箱新船订单将由中国船厂承建,今年4月底,企业宣布在上海成立“DNV中国集装箱船服务中心”,涵盖新型燃料、先进系统与数字化集成,为客户供应从设计到运营的全链条服务。
简要回顾一下,
“这再次宣示了咱们的承诺,即在客户和合作伙伴迈向更稳妥、更高效和更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为他们供应承认。”科莱认为,自己与企业的未来都很确定,“我已经在上海工作生活了7年,未来我和DNV都会继续在这里”。